1.人教版数学初一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归纳
一、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二、表示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统计表,通过表格可以找出数据分布的规律;二是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规律.三、常见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量间的比重;3)折线统计图: 能反映事物变化的规律.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另外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祝学习进步。
2.求初一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不等式(组),还有数据收集·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5、解法思路: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那么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6、消元的思想:我们可以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7、代入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8、加减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8.4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9、三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10、解三元一次方程组: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1.不等式及其解集1、不等式定义:用“>”或“用“≠”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3、解集:使不等式成立的解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4、解集的表示方法:可以用数轴表示,以解集x≥2为例0 1 2 注意,如果在表示2的点上划空心圆圈,表示不包括这一点5、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的过程6、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9.1.2不等式的性质;7、(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8、符号“≥”读作“大于或等于”,也可以说是“不小于” 符号“≤”读作“小于或等于”,也可以说是“不大于”9、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怎么证明?)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0、解不等式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 a) 的形式11、用不等式解应用问题时,要注意对未知数的限制条件,例如有的题中,对未知数的限制条件都是正整数。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类似于方程组,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13、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14、利用数轴可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15、什么时候裂不等式?对于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可通过不等式组解决16、解不等式组的方法: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统计调查的步骤 (1)确定调查目标(2)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整理数据;可以利用表格归纳,也可以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2、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3、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4、总体、个体、样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5、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6、简单随机取样: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取样。
7、取样要注意:样本不能太小,太小缺少代表性;抽样要随机。8、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共同点:他们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
区别: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10、2直方图9、直方图的做法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凭经验和具体问题而定) (3)列频数分布表(小组内的数据个数即频数)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2、全等三角形:能过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3、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表示全等关系:用“≌”5、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6、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